回顾 | 黄诚:我在成都当学生
✿祝贺土著民获中国传媒大会金长城传媒奖
✿点击上方土著民关注,每天接收精彩文章
小时候,土著民是黄诚的一个理想;
长大后,土著民是双峰的一株苗子。
后来啊,土著民是湖南的一道新锐;
而现在——土著民成了中国的乡愁。
——引自网友四戒的评论
黄 诚
2016年4月15日,我一路风尘,从重庆赶往成都。
晚上8:00,我背着行囊赶到了第11届中国传媒大会的举办地点——成都市银河王朝大酒店。才进宾馆大厅,就看到了第11届中国传媒大会的大型宣传栏,参加会议的255家媒体名字整齐地排列着,蔚为壮观。土著民的字样,赫然位列其中。
组委会的朋友们一直在这里迎接全国各地前来参会的客人。我与中国报业网董事长彭雄飞,中国报业网总裁、文正学校校长黄菊芳寒暄毕,他们把我引荐给陆续报到的几位客人。
几分钟前,我还在急匆匆地背着背包赶路,而现在,传说中的名校名人,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,让我这样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人竟然既兴奋又紧张。
这些天,双峰的朋友圈内,正在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、硕士生导师王炎龙博士自发投票,我没料到,这位只知其名、相隔千里的大咖,竟然也在报到现场。
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、博导陆地(左二),人民网舆情监察室人民在线副总编王亚敏(右一),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、硕士生导师王炎龙(右二)合影
与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、教授董天策(右二),廊坊日报社社长张宝富(左二),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、硕士生导师王炎龙,中国报业网总裁黄菊芳(中)合影
晚上10:00,彭秘书长邀请王教授和我,一起到主会场看了看,督促一下紧张的准备工作。会场很气派、高端,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,几位工作人员正将第二天要用到的PPT进行调试。彭秘书长非常仔细地检查,他发现会场没有无线,即刻安排准备,因为大会将进行微信直播,网络是必须要保障的。
正在准备中的会场
因为土著民有过大型活动的体验,我很清楚这样的大型活动,会务工作是相当繁琐的,每一条线、每一个点、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出差池。看着他们这样精细,这么晚还在忙碌,我不由得对组委会的同志默默地点赞。
4月16日全天活动安排很紧凑,上午是合影、开幕式和大会论坛,下午是两个平行论坛,晚上是文艺颁奖盛典。大会的时间安排表,基本上精确到了分钟。
(合影,请把手机横过来,找找我在哪里)
本次会议参会媒体,大多为报刊、电视台、网站等,像土著民这样的自媒体不多。其实对于传媒,我一直是个门外汉。搞土著民,也纯属个人爱好,弄着好玩而已。这回一不小心玩出了湖南,玩到了成都,但我依然是个门外汉。
门外汉的好处是头脑一片空白,对什么都充满着新奇感,什么都想学。所以,我说,我只是一个学生。
“互联网+传媒智造”是这次大会的主题,也成为了大会热议的话题。我明显地感觉到,由于新兴媒体的冲击,在传统媒体界,正面临或者说已经历着一场暴风雨,很多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正经受着重大考验。一些参加会议的纸媒大咖们,也在谈吐中不断透露出这样的担忧。所以,本次大会选择这个主题,应该是非常切合当前的实际的。
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说,在纸媒广告经营面临断崖式下滑以来,报纸消亡论虽甚嚣尘上,但我们的阵地依然还在,我们必须转型,只有转型和创新,纸媒才有出路。当然,面对互联网新媒体,传统媒体需要警钟长鸣,但丧钟不必乱敲打。此观点,为本次大会定下了基调。
在之后的主题论坛上,全国各地学界、传媒界的10位专家学者相继发表了演讲。其中传媒“智造”、“融合”、“转型”等成为热门话题。现仅精选其中几个观点。
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、博士生导师喻国明教授指出,网络时代,万物皆媒,传统媒体要想突围,要改造好内容,培养好粉丝,充分利用好关系资源和情感资源,利用媒体的在地性优势,将内容优势转化为接入优势,从而使其变现。这才是传统媒体的传播价值之所在。
《廊坊日报》社党委书记、社长张宝富讲述了《廊坊日报》社主动拥抱“互联网+”,深度探索“互联网+传统媒体”模式下,从思想观念、思维方式、打造平台、体制机制、人才素质五方面深化媒体融合发展与转型升级的经验。
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尹明华教授认为,假如不能解决最基本最紧迫的生存模式问题,那么关于自身发展的意义和方向的疑问就挥之不去。
浙江萧山日报社社长、总编辑王平先生,颇富激情,他所展示的《萧山日报》媒体融合与跨界发展的做法,让我这个门外汉很是震撼。他认为,认清传统媒体的核心目标用户和阵地,把握媒体融合标准,探索“一行业一周刊一公司”经营模式,建构融媒体架构下的管理核心,走媒体电商之路,不啻为以融合为手段实现报业转型升级的很好路径。
我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位很有激情的演讲者呢
当然,还有很多精彩的发言。相较而言,我更容易理解与接受来自实践的知识,对于一些生涩的理论,我有听不下去的感觉。看来,要当一名合格的学生,我还有很大的差距。
我时常在边听边想,传统媒体都在考虑融合与转型的问题,作为新媒体,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发呢?
16日下午,大会举行了“报刊媒体融合创新智慧行动探讨”与“广电与新兴媒体融合创新智慧行动探讨”两个平行论坛,与会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,话题十分丰富。
双峰籍的王炎龙教授,主持了其中的一个论坛。
我因游离于两者之间,就在两个会场里都坐了一会儿。听到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,也进一步拓宽了我对传媒这个概念的理解。
在广电分论坛,我着重了解了微信直播这新玩意。我想,土著民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。
晚餐后,就是颁奖晚会了。我刚走进会场,竟然有人在身后叫黄老师。我转过头去,怔怔地看着这个叫我的女孩。她灿烂地对我笑:我是您的学生。然后报出了名字。
很惭愧,16年了,我不记得她了。她倒是不介意,说能够在这儿看到您,真是太开心啦!我在获奖证书上看到您的名字,但不敢确定是您。然后我在今天上午的大会合影上找到了您,才确认您来了。——原来她竟是这次活动的工作人员,在这儿已经辛苦了几天了。
世界真小。
双峰人真牛。无论在哪里,都活跃着双峰人的身影。
PS:插播一则题外话。回来的那天晚上,我在成都双流机场,一个人默默地在电脑上敲打着文字。身旁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五六个男生,用长沙口音大声地交流着。不知讲了多久,突然其中两个用双峰话讲起来了。我抬头望了一眼他们,热情地用双峰话问好:兄弟,双峰的啊?他们一怔,然后笑了。奇怪的是,他们后来都不怎么作声了。我总觉得之前他们是讲了什么不想让别人听到的话。——你们说,我是不是做错什么了呀?
其实,当老师挺好的。常常能够收获这样的惊喜,在街头,在异乡,在事隔多年以后,突然能够有人惊喜地称呼一声“老师”,这种幸福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。
晚上的颁奖晚会是本次大会的重头戏。
奖项分为人物、报刊媒体、广电媒体、广告新媒、综合五大类。本届“金长城传媒奖”评审团由中国新闻传播领域权威的专家学者组成,以媒体社会责任、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为传媒机构评选标准,以影响力、推动力、创新力为传媒人物评选标准,采取组委会推荐、媒体自荐方式确定入围名单,经过层层选拔,最终确定获奖者。
颁奖在有序而热烈地进行着。我这才发现,由于在座人员都出自传媒界,绝大多数还都是老总级别的人,他们或带了强大的报道团队,或带着高端的摄影机器,每一轮颁奖,台下都是里三层外三层的“长枪短炮”。
唉,土著民好寒酸哦。既没带人又没带家伙的。还好有黄菊芳老总和刚才邂逅的学生彭彭,用手机给我拍了一些照片。
这照片是官方提供的,效果果然比手机要好
为我颁奖的是人民网舆情研究中心的王亚敏副总编辑。在17日的现场交流中,我与他聊了很多。他对湖南的情况很熟悉,尤其是一些公共事件,如数家珍。当然,他也为土著民下一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。
颁奖仪式后,与北京大学陆地教授合影
颁奖仪式后,与中国报业网黄菊芳女士合影
此番成都之行,对于我,对于土著民,无疑是很有收获的。
收获的是思路。未知的世界逐步展现在眼前,模糊的概念渐次清晰,这是一种成长。
收获的是知识。在聆听中接受精神的食粮,在行走中感受空间的广阔,在交流中感悟知识的博大,这是一种惊喜。
收获的是友谊。认识很多泰山北斗级别的人物,享受他们提供的营养,感受他们对土著民的关爱,这是一种幸福。
待组委会的官方照片发布后,我在土著民推送了参会大会及获奖的消息,很多朋友纷纷向我表示祝贺。我始终回复:我只是一个学生,土著民尚在成长之中。
在这里,借此机会,我再次向所有关心、支持、鼓励土著民成长的朋友们,表示最衷心的感谢。没有你们,就没有土著民的今天。
尤其要感谢中国报业网彭雄飞、黄菊芳两位老总,没有你们的大力推荐,土著民不会得到如此高规格的认可与推广。要感谢双峰县委宣传部,此番获奖后,彭云辉部长部署安排了新闻宣传方案,对土著民进行了高规格、全方位的宣传。截止目前,新湖南、华声在线、娄底日报、新底新闻网、双峰网都对土著民获金长城传媒奖之事进行了报道。
感谢你们。土著民一直在路上,我也一直是个学生。
以下为新湖南报道截屏:
作者:黄诚,70后,喜欢到处走走,偶尔写点文字;做事有时很专心,但并不专业。没事玩玩微信,搞了个公众号,叫作“土著民”。个人微信:huangcheng0078
说明:本图文直接转载自公众号“图悦”,“图悦”是黄诚的创作号,有时直接在这里涂些草稿,偶尔也会把一些文字粘贴到土著民上来发表。
公益|乡土|原创
支持土著民,祝福土著民
编辑:沙海
投 稿:在主界面发送“投稿”了解
加入粉丝群:在主界面发送“加群”
合作交流:加微信huangcheng0078